第(1/3)页 舍弟诸葛亮正文卷第118章人心之归广陵,如水之归下九月初三,广陵城。 广陵太守府一大早便人声鼎沸,访客盈门。前院中搭满了临时的遮阳棚,还有仆役往来提供水食招待,好让院中等候的客人不至于狼狈。 三教九流、各式服色的客人络绎不绝,都是等着刘备亲自召见的。 刘备倒也不辞辛苦,自从袁曹开战、大量两淮百姓涌入广陵后,他已经连续多日,每天从早到晚会见宾客。 凡是原本在袁术麾下时担任过官吏的,或者在地方上略有名声、学问的士人,只要来投广陵,刘备都坚持亲自接见,确认其才干。 笼络人心、识别人才、招揽人才这方面的事情,本来就是刘备自己最擅长的。 他现在才一郡地盘,其他事情也不多,日常民政甩手给了诸葛亮、陈群他们操心,人事揽才当然要亲力亲为了。 交涉之后,如果发现对方其实没什么本事,刘备也会至少略给些安家费,让府上仆役安排一顿好酒好菜,至少要有整尾的鲜活大海鲈鱼和鳜鱼,并且留下住处消息。若是没有住处,官府也会帮着安排住处。 若是遇到了可用之才,自然会给更优厚的待遇,而且由刘备亲自陪客吃一顿,送房送田,自不必提。 过去半个月里,倒也确实给他发掘了几个籍贯淮南郡的有识之士,都是很年轻的读书人,有几个甚至尚未及冠,只是最基层的小吏,被刘备自己火眼金睛发掘了出来。 …… 刘备看到那铁丝时,也是大为震惊,因为汉朝原本没有这么细软的铁丝,最多只有铁钉,还是要一根根打造的。 诸葛瑾原本的固定式流刺网,主要捕捉深层的江海洄游性鱼类。但对于纯海鱼或者纯淡水鱼,只要没有洄游性,就毫无办法。 “你们把今日名单上那几个干吏留一下,再去把孔明先生请来一同用膳。再把前几天招募到的仓慈、徐奕二位找来,刚才新募用的人里,有几个是他们的老乡呢,一起熟悉一下也好。” 好在诸葛亮及时解答了他的困惑:“将军放心,这些虽是渔船,但我也用了舭龙骨来减轻横摇——另外,这几艘小船全部头尾上翘,将军难道没看出来,它们在中轴上,都是有一根最粗大的木材纵贯头尾的,这就是主龙骨。 ps:因为临时调整了剧情,所以写得很慢,可能有些地方也不太通顺,还更晚了,见谅。过渡章节字数比较长比较杂。 尤其是蒋济胡质这俩计吏出身的,直接就交给诸葛亮安排,他要自己留在身边当个簿计或者书佐都行,或者分一个去芜湖给他哥使唤也行。 “可惜元龙不在此地,元龙酷爱鱼脍,可惜去年我记得子瑜提醒过他一次,说河鱼有虫,不当为鱼脍,纵然非吃不可,也该吃海鱼鱼脍。如今这种新网,只要去海里一拖,满满的都是深水海鱼,岂不美哉?” 不过,变软之后,倒刺的安装就有了点小问题,也不能再用竹刺,因为不耐久,折断后重新补缝很麻烦,所以诸葛亮目前用的是容易弯折缠绕的铁丝。 而且刘备本来就不在乎品种,他更在乎的是流刺网那巨大的产量。 —— 坐在船上一边等航行,诸葛亮一边拿出渔网实物给刘备展示。 蒋济、胡质这些人,将来当然会有字,但现在确实还没。太年少了,属于刚刚入行的年轻税务统计小吏。 刘备粗略一扫,就发现这一网至少又是数石的渔获!估计都快接近十石了。 说句良心话,这些人哪怕是让诸葛瑾这个知道历史答案的穿越者、亲自来广陵郡主持人事工作,都未必能想到和发掘。 这一次的改进,却是把这些短板都补上了。 刘备也连忙一起介绍,唯恐冷落了对方。说此人倒是徐州人,名叫徐奕,算起来反而是诸葛兄弟的半个老乡,琅琊东莞人,也是前两年因为徐州战乱、南下去扬州避祸。 这让刘备很有成就感,每日不辞辛劳,越干越有动力。 全世界最早的锁子甲技术,根据考证大约也要公元5到6世纪才有了,而且东方文明早期是不太用锁子甲的,所以汉朝当然没有锁子甲。 “愚兄虽无别的本事,但一个人是否有才干信义,我还是看得出来的。大材大用,小材小用嘛,这些士人都各有所长,用好了就是不小的助力。” 不过,哪怕只算上现有的新品种,也已经很让刘备意外了。 只能说,在没有人会捕捉江海深层渔获的时代,生态资源实在是太丰富了。 诸葛亮注意到还有一两个新招揽的人才,似乎并不是“淮南同乡”,便低声向刘备询问。 孔明,日后可让他辅佐陈长文,管理新增流民在射阳泽周边的围垦屯田。毕竟眼下流民日多,长文一人渐渐忙不过来了,以后就让长文专管水利、灌溉,而孝仁帮他管围垦、圩田。” 其中还有一两条巨大的金鲳鱼,只可惜非常罕有,因为金鲳鱼这种很扁的鱼类,一看就是深水海鱼,诸葛亮的网还是不够深,只有极个别运气不好游到相对浅水的才被抓了。 刘备跟这些新招揽的人才一起吃喝了一顿,说了很多关心勉励的话,然后才把他们遣去各自办差、熟悉上手新工作。 诸葛亮:“倒是有点思路,不过可能要等几天,或许可以把家兄请来,一起商议一下。” 在后世要卖几千块一条的好几尺长的长江刀鱼,如今简直就跟后世的带鱼一样常见。金灿灿的大黄鱼,也同样因为此地距离长江口不远,所以可以看到。 第(1/3)页